一年内 “知识产权”一词就上了国务院常务会9次,“敬汉卿”商标抢注成为全民热议话题……在政府的宣导和热点新闻的引导下,民众已经开始加深对“知识产权”的了解,但仍然不够。商标是企业和个体户都比较了解的知识产权,但是自己该申请哪些商标?商标保护的类别应该有哪些?可能申请人都是在代理机构的建议下完成的,申请人对于商标类目仍然是糊里糊涂,有些申请人甚至认为只要我申请了商标,就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实在需要对商标类目进行一次简单的科普,让申请人不再被代理机构牵着鼻子走。
商标类目大分类
起初,商标分类都是由各国的商标主管机构完成商标分类。各国根据其对商品的理解并结合基本国情完成商标分类的制定。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缘故,各国商标分类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旧的商标分类已经阻碍了企业跨国发展,给商标持有者带来了注册及保护上的麻烦。
不少国家一致认为需要一个统一的,国际化的商标分类,于是《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产生了,国际尼斯分类也应时而生。
尼斯分类将一万多种商品和服务项目分为了45大类目,其中34项为商品类目,11项为服务类目。这一划分为各国申请人及商标局的检索,管理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我国于1993年7月开始使用尼斯分类,基本上遵循国际商标尼斯分类(尼斯分类表可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查看)。申请人在申请商标时,需要登陆中国商标局官网,查看尼斯分类后确定需要保护的类目并选定类目中的商品项目或服务项目。唯有确定了需要保护的项目,才能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商标。
我国商标申请遵循“一标一类”原则,即在一份申请书上一个商标只能就一个类别提出申请。如果需要注册多个类别,只能就多个类别提出多次商标注册申请。(申请一个商标官费为300元,一个商标一类仅包含10个小类,每增加一个小类多加收60元的官费。)
全类目保护和跨类目保护
现代企业对自身品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大企业为首的市场主体,在商标注册保护上通常不会局限在其发展或准备发展的领域上,而是进行全领域,大范围的品牌保护。
因此,很多申请人就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大品牌都全类别保护了,我也得学习他们”。实际上,全类目保护固然能够保护自身品牌,也能为企业发展提前做好商标保护,但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全类目保护却显得多余了。
全类目保护: 45个大类,每个300元,注册45个类目就需要13500元(在每个类目只指定10个小类的情况下),并且这13500仅仅是商标局收取的官费,市场上代理费用在500到2000不等,综合价格在30000到60000元。
由此可见,商标全类目保护并非适用于每一个申请人,大企业为维护自身品牌,进行全类别注册自然是明智之选,但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中小微企业进行全类目保护显然有些多余,但依旧可以对现有商品或即将贩售的商品进行相关类目的保护,也就是跨类目保护。
跨类目保护:跨类目保护主要是为了保护企业涉及到的一些商品或服务进行商标保护,以餐饮行业为例,餐饮行业主要涉及到29类(肉类,蔬果等),30类(咖啡,茶,果汁等),31类(未加工的水产,蔬果,天然花卉等),32类(啤酒,饮料等),33类(含酒精饮料等),35类(广告,商业管理等),43类(提供食物和饮料的服务,临时住所等);注册这7个类目官费只需2100元,相比于全类目保护的高价格,跨类目保护的性价比更受中小微企业的青睐。
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了全球七大IT科技企业之一,涉及了电商、物流、金融等各项业务。但在创立之初,阿里巴巴也选择了跨类目保护。1996年7月,阿里巴巴申请了30类,29类和32类商标保护,随后才进行了其他商标类别的保护。
时至今日,阿里巴巴也并非所有产业全部一股脑的选择全类目保护,例如今年八月底,阿里巴巴申请的“蚂蚁小镇”商标也仅仅申请了11个类目保护。
商标保护并非“申请一个商标任何人都不能再用”,也不是“全类目保护最好”,选择更加灵活,更少支出的跨类目保护,相信是一个更优解。
看的辛苦不如直接问!! 商标;专利;版权;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