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从扫码骑行到线上支付,紧跟现在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收获大批忠实粉。
用户多了,竞争自然也就大了,从ofo、摩拜到哈罗、美团,共享单车圈儿从来不缺新人。
新人忙着站稳脚跟,忙着打开市场,而旧人不仅要忙着抢用户还要忙着应付商标纠纷…对,说的就是最近的“哈啰”出行商标纠纷案。
“哈啰”出行从“哈罗”单车改名而来,品牌改名可不简单,其中甚至还隐藏许多商标纠纷隐患。
这不,“哈啰出行”就被上了一课,7月27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上公布两个哈啰(罗)的商标侵权案裁定书:
驳回上海某网络公司上诉,维持原判,所以此案仍将由北京海淀法院审理。
从当初哈啰出行改名开始,双方的纠纷不断;再到后来双方为抢占先机纷纷申请注册商标;再到两方对簿公堂,两个哈啰(罗)的商标“战争”搬上了台面。
“哈啰”出行商标引争议?
通过中国商标网检索可以发现,2016年,上海“哈啰”最早的商标注册申请时间是2016年,那时候上海“哈啰”也还叫“哈罗单车”。
而北京“哈罗”注册“哈罗”同行有关商标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
从时间上来看,上海“哈啰”的申请商标晚了一步,从业务范围来看,北京“哈罗”的业务也更广泛,能提供定制班车、旅游用车、共享自行车、潮汐式停车等出行产品。
综合来看,上海“哈啰”的商标布局并不理想。
上海“哈啰”在后申请多个“哈罗”相关商标因与北京哈罗在先申请的注册商标构成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服务上的近似商标而多次被驳回,且申请复审后仍被驳。
北京“哈罗”注册多个类别商标,“突围”
通过中国商标网数据可以了解到,北京“哈罗”的商标意识更强,这些年申请注册了涵盖多个类别的超过140个商标。
其实,不管上海“哈啰”与北京“哈罗”在市场业务上有无冲突,他们之间的这场“商标大战”始终会爆发。
一方面,北京“哈罗”为堵住上海“哈啰”的后路,已提交带有“啰”的商标申请。
另一方面,北京“哈罗”以商标侵权为由将上海“哈啰”告上法院。
目前,案件还在北京海淀法院审理,后续双方究竟是达成和解还是继续“鏖战”更不得而知。
商标纠纷案件每天都在上演,商标维权真的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所以,再次提醒大家,一定一定一定要做好商标规划和布局。
商标申请遵循“申请在先”原则,所以只要你申请的商标是满足商标申请要求的。被商标局批准注册后,你就能享有此商标的专用权。
这是一个建立“品牌IP”,深入人心的重要方式,此外,一旦商标被成功申请,还能提高商标维权成功率。
看的辛苦不如直接问!! 商标;专利;版权;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