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鳢鱼商标 > 科技创新 >

燕麦落户乌蒙山区 冬燕麦高产示范田有望达到400公斤

发布网站:人民网     发布日期: 2020-06-08 13:33:17     

5月10日上午,云南省会泽县大桥乡。碧蓝的天空下,一片片绿油油的冬燕麦随风摇曳,丰收在望。专家估计,县里的5万多亩冬燕麦平均亩产在280—300公斤,高产示范田有望达到400公斤。

看着翻滚的麦浪,专程从北京赶来技术指导的徐丽君博士特别高兴。2017年11月至今,她已到会泽跑了近20次。

“产业起步特别难,想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发展过程比较曲折。”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老百姓不爱听虚的,给他们看实际成效,就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这正是我们科技扶贫、创新惠民要做的。”

地处滇东北乌蒙山区的会泽县,山多地少、土地贫瘠、高寒冷凉,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也是中国工程院的定点帮扶县。为帮助当地群众脱贫,2017年7月,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副处长王波担任会泽县副县长,负责搭建平台、协调专家、引进技术。经过调研,王波认识到,支撑产业链延伸、提高附加值必须依靠科技。他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朱有勇、陈剑平等专家为蘑菇、三七等产业发展把脉,同时又把目光放到了燕麦上。

会泽有种燕麦的传统,由于品种老化、技术落后等原因,本土燕麦产量很低,亩产最高只有六七十公斤。说来也巧,王波的妻子徐丽君是燕麦研究专家,是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她的导师是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研究员孙启忠,素有“燕麦孙”美誉。徐丽君请导师出山,与王波共商会泽的“燕麦振兴”之路。这一设想,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

2017年11月,徐丽君第一次到会泽县。经多方努力,夫妻俩引进原产北方的20多个优质新品种燕麦,2018年在大桥乡等地开展小范围试验试种。会泽县冬闲田多,考虑到这里的冬季气候比较适合燕麦生长,他们决定发展冬播燕麦。

为打消农民的疑虑,每年冬春徐丽君都来会泽。她一边在试验田试种,一边为愿意“吃螃蟹”的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春,云南遭受十年一遇的干旱,长达5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包括燕麦在内,当地的农作物都出现了大规模减产,有的甚至绝收。

幸运的是,徐丽君带来的燕麦经受住了干旱的考验,引种试验取得成功,其中有两个品种亩产超过300公斤。

久旱燕麦仍高产,当地农户连连称奇,纷纷要求在冬季试种燕麦。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徐丽君办起了培训班,向农民传授、介绍燕麦种植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老支书庄柱兰以身示范,大桥乡8个村的农户尝试“燕麦—马铃薯”种植新模式,2019年平均每户增收9000元。

2019年冬,会泽县11个乡镇推广种植燕麦5万亩。其中,贫困户4755户15873人,种植燕麦超过1.6万亩。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徐丽君与会泽燕麦推广部门及种植农户频频连线,及时解决“什么时间追肥”“病虫害如何防治”“种子田除杂”等问题。她告诉记者,按当地市场价燕麦籽粒每公斤6元、燕麦秸秆每公斤8毛钱计算,扣除成本300元,亩净收入1500—1800元。加上农民夏季还能种马铃薯,一亩地就能帮一个人脱贫。

徐丽君高兴地看到,生长在北方苦寒之地的燕麦非常适合在高寒冷凉的乌蒙山区推广种植。不久前,由她牵头的云南省徐丽君专家工作站获批,中国工程院也启动了院士科技扶贫咨询项目。她和王波对乌蒙山区的燕麦产业未来更有信心了。(赵永新)

本文标签: 燕麦 乌蒙
科技创新
鳢鱼商标
鳢鱼商标是一家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现有...【查看详情】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版权服务

法律服务

商标交易

关闭

看的辛苦不如直接问!! 商标;专利;版权;法律

稍后再说